全国劳模刘敏捷让劳模精神厚植乡村振兴沃土
2022/10/8 来源:不详中国江苏网6月1日连云港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5月28日,江苏省连云港市年“最美港城人”——优秀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举行。座谈会上,围绕“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彰显担当作为”主题,全国劳模、灌云县民发甘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敏捷分享了创新创业、科研、教学的经历和体会、感受等,表达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浓烈情怀和继续为强国富民的科技事业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刘敏捷表示,将一如既往勇于创新争先,争做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为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幸福新灌云贡献力量。
作为农业战线的一名劳动模范,刘敏捷大学毕业后十几年里的身份却是灌云县一家工厂的技术员。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下滑,他开始考虑自己的“职业转型”。干什么?自己心里也没底。有一段时间,刘敏捷很闲,农民出身的他开始考察农业,很快,目光便被家乡随处可见的甘薯所吸引。“老家人把甘薯叫山芋,产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岗岭地区,跨入新世纪,当时我县农民用的还是20世纪70年代培育的老品种,种植方法落后、面积萎缩,亩产量只有公斤,淀粉产出率更低。”刘敏捷说,年夏,在外地考察的刘敏捷发现,这个产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还意识到,如果在岗岭地区种植新品种、采用新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可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年秋,刘敏捷自筹资金组建了灌云县民发甘薯专业合作社,他要通过甘薯种植为食品加工企业提供原料,同时帮助农民借助新品种、新技术实现增收致富。
年3月份,在市首届“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活动现场,他听说南京农业大学可能有甘薯专家后,第二天就迫不及待打点行装去了南京。
那年春天,刘敏捷第一次从省农科院调运新品种“苏薯9号”秧苗,以0.05元/棵的价格购买40万棵,无偿发到农民手中。秋收时,“苏薯9号”不仅给了刘敏捷一个惊喜,更让农民口服心服:最高单产超万斤、平均亩产公斤、最高株产15公斤、亩均增收公斤以上,甘薯种植户户均增收元……此后,他推广的苏薯8、9、11、16号,宁薯,苏渝等新品种被种植区农户广泛接受,由此被甘薯种植户称为“甘薯大王”。年,他指导种植的“苏薯16”代表江苏省参加国家高产高效竞赛荣获全国二等奖;年,“苏薯16”获国家高产高效竞赛获全国优胜奖、国家良种联合攻关食味“十佳”甘薯品种;日前,他获得-年度江苏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
产业振兴之路从此铺开。近年来,为了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的农民通过种植新品种甘薯实现增收致富,他还在南岗、杨集、小伊等乡镇建立了良种扩繁和种苗繁育、良种试验示范基地和深加工基地。
“农村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农业科技知识的支撑。”刘敏捷感慨地说。多年来,他养成了不定期挨家挨户走访指导的习惯,现场解决甘薯保种、育苗温度控制、田间施肥、病变防治等技术难题,抓好甘薯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如今几乎每个甘薯种植村都有一名有文化、懂技术的科技大户。
近年来,刘敏捷的专业合作社根据各个乡镇、各个村的具体情况,建立起鲜薯保储示范村、种苗扩繁示范村、特色种植示范村、粉丝加工示范村等,使全县的甘薯种植从引进新品种、扩繁育苗、田间种植、鲜薯上市、鲜薯保种、鲜薯保储反季节销售、鲜薯深加工形成了完整的富民产业链,有力地提升了甘薯种植的经济效益。
合作社的经验做法还大大提升了灌云县作为国家甘薯技术示范县在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年9月,江苏省首家国家级“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在灌云揭牌。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马代夫说,“作为国家甘薯技术体系示范县主要实施县,我们许多专家的科研课题能在灌云顺利开题并取得良好效果,得益于灌云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刘敏捷更是做了大量细致具体的工作,为科技强县、科技富民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近年来,刘敏捷凭借在家乡大地上的作为,被评为“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领办人”“劳动模范”“建设新农村十大杰出青年”“江苏工匠”和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首批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优秀农民工”“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夏兴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