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警方全力推动警格与网格双网融合
2022/10/28 来源:不详刘军连挂号多少钱 http://m.39.net/news/a_9256897.html
年以来,江苏省灌云县委县政府深入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当地警方抓住契机,全力推动以社区警务为基础的警格与网格的深度融合,有效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平安建设,致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做到了“基层事情有人管,安全隐患能发现”,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得到了质的提升。
今年以来,灌云县治安、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8.4%、7.4%,盗抢骗、食药环、黄赌毒等民生类案件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零漏管、零失控、零事故,“小网格”托起了“大平安”。
工作更实
全县多了多个“管事的”
6月10日一大早,灌云县东王集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的专职网格员王余千和往常一样,在他的管区——元邦村东片五个小区及周边转悠。
早上7时许,当地居民刘大妈急匆匆找到了他,慌慌张张地说,“不好了,要出大事了,老王,你快去帮我劝劝架。”原来,刘大妈的儿子王某头天晚上喝醉了,第二天一早起床后借酒生事,跑到亲戚家“约架”,眼看着双方马上就要动上手了。王余千和刘大妈一起,一路小跑赶到事发地点,一通说和,终于把事情平息了下来。
王余千说话之所以管用,是因为他是那个地方的网格员,大家都知道他是那片“管事的”。
像老王这样的网格员,在东王集镇有67个,在灌云县,则有个。
去年以来,灌云县县委、县政府将网格化社会治理创新作为全县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强势推进落实。按照网格统一划分、资源统一整合、人员统一配备、信息统一采集、服务统一标准“五统一”原则,将全县科学划分为个网格,并逐一选好配齐网格长和专、兼职网格员等网格力量。
网格已成为灌云县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最小单元,拥有规范的组织架构、人员力量和办事流程。
当地为网格员统一配备服装、网格通和电动车。专、兼职网格员定人、定岗、定责,按照“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的要求,每日携带统一配发的网格通移动终端,沉入网格,巡查走访,按要求开展网格党建、信息采报、便民服务、矛盾化解、隐患排查、治安防范、交通管理、人口管理、心理疏导、平安宣传、防违控违、文明城市创建等网格事项,并将工作情况实时采集上报至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努力做到第一时间发现掌握各类信息、第一时间稳妥处理不稳定因素、第一时间回应民生诉求。
王余千对自己工作的理解是,“凡是老百姓需要的,能管的我都管,管不了的就第一时间上报,上级会及时安排人来管。”
除了专、兼职网格员,各网格充分发动管区内的党员、热心群众、业委会成员、物业人员等,成为网格志愿者,共同参与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
据统计,今年以来,灌云县的网格员和志愿者及时发现不稳定苗头隐患46个,排查化解复杂矛盾纠纷52起,直接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85人。
更重要的是,大量安全隐患被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消除。以东王集镇为例,全镇生产的情趣内衣占全国销售总量70%,小作坊密集,消防隐患多,容易发生安全生产问题。网格员和志愿者们每天都会到这些小作坊里巡访,仅今年以来就下发整改建议书73份,近百家小作坊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灌云县委书记左军说:“探索创新‘网格+警格’双网融合具有本地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发挥了保发展、护稳定、促和谐的积极作用,直接带来全县群众安全感测评名列连云港市第一、全省前列。”
力量更强
警格网格双线拧成一股绳
作为平安建设的主力军,灌云县公安机关主动对接网格化工作,实现基层警务工作与网格化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从人员和组织架构上说,灌云县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设有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指挥中心,均设在各级公安机关,负责日常工作的指挥员,均由公安机关相关负责人担任;全县13个派出所长全部进所在乡镇(街道)党委领导班子,担任各级联动指挥中心主任;全县名派出所社区民警全部兼任村(居委会)副书记,担任村(社区)联动指挥中心负责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专职网格员则从社区辅警中选任。
从职责任务上来说,虽然网格员“能管的都管”,但他们平时主要从事的是矛盾化解、隐患排查、治安防范、交通管理等各项与基层平安建设紧密相关的工作事项。
“从根上说,网格化就是我们这根藤上结出的瓜,”灌云县副县长、公安局长张友俊说,“所以,警格和网格之间的融合,是必然的,也是自然而然的。”
为了使二者真正实现深度融合,灌云县三级网格化社会治理指挥调度平台,均接入了由公安机关主导建设的“雪亮工程”、村村通视频应用,让网格化工作从此有了“一双明亮的眼睛”。同时,灌云县公安局打通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与接处警系统等警务信息平台之间的数据通道,推动公安基础数据实时支撑网格化社会治理、网格数据实时回流反哺警务工作,形成了“警员+网格员”掌控数据、“公安数据+社会数据”服务平安建设的高效运作格局。
信息系统打通后,网格员采集的信息,可以直接流入警务平台,为公安机关所用。公安机关也可以根据形势需要,直接向网格员发放任务清单,指导网格员精准采集各类信息,开展各项工作。
今年5月18日,伊山镇昌合社区第四网格员在入户走访的时候,发现管区内租户陈某某行踪可疑,且房间内有大量合同和法院判决书。网格员将陈某某的相关信息采集上报后,社区民警通过研判,发现陈某某是南京某法院执行的老赖人员,后联系该法院将其抓获。
“警格和网格的深度融合,就像两条线拧成了一股绳,让我们的基层基础工作更加强劲有力。”灌云县公安局副局长王洪进介绍,今年以来,该县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7.4%,其中侵财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14%,侦破现行侵财案件同比上升23.5%,巡逻抓获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同比上升44.4%。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和基础工作质量的大幅提升密切相关。
基础更厚
社会动员有了“最强抓手”
伊山镇昌和社区是灌云县城的中心区域,户居民被划分为14个网格。
社区民警颜廷锁兼任居委会副书记、社区副网格长,14名辅警和社区工作人员则是专、兼职网格员,这14名网格员,又发展了多位网格志愿者。“网格长+专、兼职网格员+网格志愿者”,形成强大的基层网格力量,既服务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又服务于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6月10日上午11时许,苏苏在该社区网格化社会治理指挥调度平台上看到,网格员和志愿者们当天上传的信息已达到40余条,内容包括“采集流动人口信息、发现行踪可疑人员、制止私拉乱接电线、开展扫黑除恶宣传”等等,每一条信息都配有现场图片,有具体的地址定位,有精确到秒的处置时间。
通过指挥调度平台,可实时查看每一名网格员的巡查轨迹,网格员信息采集上报、受理、流转、办理、结案,处处留痕,可闭环式督查督办。
网格员办理事项的具体流程,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纵横处置,四级办结。横向上,由网格长、网格员和志愿者等多种力量办理本网格事项,能管的都管;纵向上,网格员处置有难度的,逐级向村(居委会)、乡镇(街道)及县一级上报,由上级相关部门联动处置。
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除了与警务平台相互打通外,与政务服务平台之间,同样打通了数据通道,这样,就可以推动非警务事项向平台、平安建设数据信息向警务平台的自动分流输送。
有平台支撑,有机制保障,在横向上,可以充分发动网格员和广大的志愿者,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在纵向上,则可通过派发工单的形式,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联动高效处置。这样,既实现了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又责权清晰,避免推诿扯皮。
今年3月10日,东王集镇焦荡村城郊结合区域一名网格员上报了一条信息:居民赵某法和赵某成因地界纠纷,多次发生冲突。镇网格化联动指挥中心受理后,派发工单,启动联动处置机制,由国土所牵头,联合公安、信访、司法等部门,共同至现场会办,并请律师全程参与,最终通过土地确权方式,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现在,大量问题在村镇两级就得到解决了,县一级变得比较‘清闲’了。”灌云县公安局大数据指挥中心主任兼县网格化联动指挥中心副主任王荣说,到了县一级以后,处置效率也大幅提升,今年以来,基层网格上报的事项,灌云县相关职能部门快速到场处置率达95%,响应时间平均缩短40%。
连云港市公安局党委认为,要想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警格与网格“双网融合”,为社会动员提供了“最强抓手”,既能广泛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又能借助社会合力让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变得更厚实。目前,连云港市公安局正在全市公安机关推广这一经验。
为了配合这一举措,连云港市公安局今年已在全市增配社区民警名,数量增加近50%。
“积极探索‘双网融合’最佳路径,做强网格这一最小单元,积小胜为大胜,积小平安为大平安,为创建‘最安全城市’探索新路,打造‘枫桥经验’连云港版,为新中国70周年华诞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连云港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徐敦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