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宿淮盐铁路和连淮铁路通车全面进入
2023/2/8 来源:不详中国江苏网讯12月16日,徐宿淮盐铁路、连淮铁路开通运营,苏北5市一举全面迈进“高铁时代”。至此,江苏铁路总里程达到公里,其中高铁公里。
望眼欲穿,一朝梦圆。区域出行结构发生质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全新机遇。连日来,记者深入盐城、连云港、淮安、宿迁、徐州等地走访,谈到家门口的高铁,各地干群激情澎湃。
苏北5市可坐高铁串门了
“高铁开通后,希望能留在这个城市发展!”盐城师范学院学生周斌说,明显感受到盐城和外界的距离变近,发展潜力巨大。
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党锋感慨:每年有多人到淮安进行技术交流和业务洽谈,每次都会听到没有高铁的抱怨。以后,公司业务发展定会蒸蒸日上。
12月16日,徐宿淮盐铁路、连淮铁路通车,结束了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不通高铁的历史,苏北各市之间高铁互通,江苏13个设区市也由此全部步入动车时代,沿线百姓欢欣鼓舞。
徐宿淮盐铁路设计时速公里,正线长公里,共设有徐州东、观音机场、睢宁、宿迁、泗阳、淮安东、阜宁南、建湖、盐城等9个车站。
连淮铁路正线长公里,设计时速公里,接轨于青盐铁路连云港董集站,途经灌云、灌南、涟水,与徐宿淮盐铁路交汇于淮安东站。
徐宿淮盐铁路、连淮铁路运营初期,铁路部门安排开行动车组列车日常线11对。12月30日全国铁路运行图调整后,开行动车组列车将大幅增加。宿迁到徐州最快只要32分钟,2小时可达南京。从盐城到徐州、北京最快分别只需1小时43分、5小时43分,从淮安到徐州、连云港、盐城分别只需63分钟、50分钟、32分钟。
“不管是回家,还是去周边城市找同学串门,都方便了!”淮阴师范学院学生方雯轩说。
徐宿淮盐铁路是江苏首条全线均在苏北地区的铁路客运专线,像一条“金腰带”把五省通衢徐州、中国酒都宿迁、淮扬菜发源地淮安、革命老区盐城串成一线,构建了苏北地区通达北京、上海等地的快速通道,拉近了沿线城市与长三角中心城市间的时空距离。
此次连淮铁路通车后,淮安至镇江段将于年建成通车,形成连淮扬镇铁路大通道。省铁路办副主任朱培德介绍,连淮扬镇铁路北承陇海铁路、青盐铁路,经淮安、扬州,中连徐宿淮盐、宁启铁路等,跨越长江后南接沪宁城际铁路,是纵贯我省苏北、苏中和苏南的中轴铁路主通道,待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与徐宿淮盐铁路、青盐铁路形成区域高铁网,无缝对接苏南地区,直至进一步向南延伸衔接浙皖地区。
徐宿淮盐铁路、连淮铁路建成通车后,全省新增高铁里程公里,全省铁路总里程将达到公里,其中高快速铁路公里,时速公里以上的高铁公里,高铁在全省铁路总里程中的占比,由26%提高到36%。
“轨道上的苏北”令人期待
铁路是交通主骨架,高铁是江苏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要素,是衡量出行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标志。
盐城望绿家庭农场总经理孙阿宝从事野菜种植,每年要到徐州技术研究基地十几次,“过去,路上时间要半天。今后坐徐宿淮盐高铁,去徐州只要一个多小时。”
“全县上下全力支持高铁建设,地方老百姓对高铁期盼已久。”灌云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侯学勇激动不已,“通车了,期待外地朋友到灌云来看看!”
“插上高铁的翅膀,连云港旅游将走向全国,花果山不再遥远。”连云港市旅游局推广处处长梁继东说,以前县域景区只能面向周边县市,后面,灌云的大伊山、灌南的二郎神庙文化遗址公园和很多藏在深闺的景点,将被挖掘和展示。
连云港市民黄威研究地方发展多年,“去年青连铁路开通,今年连淮铁路开通,海港优势加上高铁和自贸区,连云港就要腾飞了。”
便捷的高铁有利于各行各业发展。中国银行淮安新城支行客户经理徐雯看到了金融业发展的新曙光:企业集聚,资本需求必然旺盛,人才涌到淮安,购房购车会给银行提供更多业务。
“出行条件改善,出行频率增加,家庭旅行想走就走。”中信银行淮安分行经理高晗对未来满怀憧憬。宿迁学院教师刘颖春十分兴奋,“最近,校园里师生谈到高铁喜形于色,高铁对高校招生扩大生源范围、招聘高端人才极为有利。”
“借助高铁,宿迁与全国重要节点城市可以实现快速通达,并将大步迈入发展快车道。”宿迁市市长王昊说。
更多铁路项目“在路上”。朱培德介绍,目前,全省铁路在建项目6个,在建里程公里,投资规模亿元,在建项目全部达到序时进度。同时,北沿江高铁已完成可研审查,沪苏湖铁路初步设计鉴修文件通过审查,通苏嘉甬铁路预可研报告通过审查,沪通铁路二期先行段初步设计已获批。
展望明天,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省铁路办主任陆永泉表示,到年底,连淮扬镇铁路全线、连徐高铁、沪通铁路一期和力争提前建成的盐通铁路通车后,“轨道上的江苏”主骨架将基本形成,全省铁路里程将达到公里,其中高铁公里、比“十二五末”增长%,高铁占比提高至43%,实现各设区市之间2小时基本可达、设区市到南京基本形成1.5小时高铁交通圈,5小时内到达北京。
“高铁机遇”需系统谋划
江苏铁路网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将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流动,带动沿线城市间竞合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目前在连重点项目三分之一来自苏南和沪浙,客商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