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警方积极探索网格警格社会治理新
2023/6/6 来源:不详炎热的午后,匆匆吃过午饭后,54岁的王余千就赶忙前往村里那些生产服装的小厂子,“回头看”消防安全问题。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网格员,老王知道,这种天气里,安全隐患也多。
自从去年被聘为灌云县东王集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的专职网格员后,老王隔三差五就去这些厂里看看。
老王说,只要发现问题,他肯定会当场敦促整改,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他解决不了的,那就立即在手机软件上往上报给上一级网格服务管理中心处置。“总之,很快就会解决的。”
老王说这些事的时候,语调平和但激情澎湃,因为如今的苏北小城灌云已经逐步建立起“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的“网格+警格”双网融合、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1+1>2社会治理精准高效
像老王这样的网格员,在东王集镇,有67名。他们每天携带统一配发的全要素网格通移动终端,沉入网格,巡查走访,按要求开展网格信息采报、便民服务、矛盾化解、隐患排查等网格事项。
用老王的玩笑话说,那就是“能管的都管”。
在东王集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兼该中心主任的东王集派出所所长李庆健点开了中心的云图,用图表的形式展示了该镇双网融合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运行成果。
李庆健介绍,目前该镇级网格中心平台具有综合办公、党建工作、联动中心、处置中心等16项基本功能模块,能够有效进行智能化办公和协调处理镇级网格的相关事务。
具体的办理流程,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纵横处置,四级结案。横向办理流程,就是网格员、巡查员和志愿者等多种力量办理本网格问题;纵向办理流程,就是老王说的那样。最终实现小事不出网格的“”目标,即:70%事务服务解决,20%事务管理解决,10%事务执法解决。
至于成果,李庆健用一个典型实例作了概括。
今年3月10日,该镇元邦村一名网格员上报了一条信息:村民赵某法和赵某成因地界纠纷,多次发生冲突。镇中心受理后遂上报镇党委政府,经镇党委政府协调,由国土所牵头,联合警格、信访办、司法所、村工作站共同至现场踏勘会办,并请律师全程参与,最终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东王集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的运行模式和成果,只是灌云县“网格+警格”双网融合的一个缩影。
如今在灌云,这样的双网融合,人人皆是改革受益体。
今年以来,该县相关职能部门快速到场处置率达95%,联合化解各类不安定因素80余起,响应时间平均缩短40%。
“网格+警格”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就在老王检查安全隐患时,7公里外,社区民警颜廷锁也没歇着。趁着中午时分家家户户有人在,他和几名社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入户走访。
同样,他们现在的身份也有了一些变化。颜廷锁现在兼居委会副书记、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几位社区工作人员则是专职网格员。
颜廷锁说,现在大家融合在一起工作,体现的就是网格、警格并行,共同解决问题。“双网融合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战的工作模式,帮助基层更加高效地处置各类社会治理难题。”
颜廷锁所在的伊山镇昌和社区,就是按照“网格+警格”双网融合的总体思路,将户居民划分为10个综合网格、4个专属网格,通过明晰工作职责联动高效处置、闭环式督查督办等日常管理机制,建立起一套规范有序的运行管理体系,实现了治安管理与社会治理的融合对接。
“身穿红马甲在小区开展巡查,时不时掏出手机,拍照上传……”在日常工作中,昌和社区网格员刘郑已是智能手机不离手。他说:“我们的巡查轨迹会被自动定位并记录,信息采集上报、受理、流转、办理、结案,处处留痕、闭环管理。”
如今,网格员的“红色身影”已成为灌云各地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一切,皆源于全县划分的个全要素大网格、个全要素小网格,以及余个专职网格员带出的一支多人的兼职网格员队伍。
该县公安局副局长王洪进介绍,今年以来,全县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7.4%;侵财案件发案同比下降14%;侦破现行侵财案件同比上升23.5%;巡逻抓获刑事作案成员同比上升44.4%。
传统+科技系统融合集约发展
“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期盼。年年初,县委把‘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这个课题交到我们手上后,我们立即在县委主要领导的带领下,突出实践与问题双导向,激活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的‘快进键’。前后大半年时间,我们把一个集成系统搭建成型并运行起来。目前来看,这套模式是符合灌云社会治理实际的。”
张友俊,灌云县副县长、公安局长。作为这一创新举措的参与者、见证者,他最有发言权。
一句话带过改革过程的艰辛付出后,他用四句话对这个创举作了简要介绍:塑机制、造流程,融合共治集约高效;筑根基、除隐患,安全稳定更有保障;抓应用、推实效,实战效能逐步彰显;管基础、抓服务,管控效应成倍放大。
为了“有图有真相”地清晰解释这四句话,县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兼县网格化社会治理大数据联动指挥中心副主任王荣将我们带到县公安局一楼大厅西侧的县网格化社会治理大数据联动指挥中心。
在这个近平方米的中心里,一块40余平方米的DLP大屏幕接入了全县“雪亮工程”和GIS等系统,实时展示网格边界、特殊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