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扒一扒赣榆特产有哪些2喜欢您带走

2023/8/6 来源:不详

连云港木质渔船制作技艺

赣榆县石羊河畔的柘汪镇吴公村是一个普通的村庄,村里的居民相传为徐福制造楼船的“圬工”后裔,他们如今依然靠这种造船技术安身立命。造船技艺是民间手工技艺,已流传数千年之久。

制作木质渔船首先要画图,一般都是由多年制作渔船经验的老船工亲自来画,然后再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出大样、出样板。根据画好的样板,选用较硬的木头来做。选好制作地址,将可以浮船的地方在每月的潮水的时候用泥土把四边围好,把材料运进去,用石块铺垫若干个硬墩,放上主龙骨。再用很薄的木条制成船的各个部位的肋骨模型若干个,然后按模型尺寸要求制作真正的助骨和站柱。然后将浸泡了两至三天的红松木板用火烤成一定的弯曲度用螺丝固定成型。每一条船在整体组装结构完成后,捻工要把船上的每条缝、每一个钉眼包括内外都要捻上用桐油浸泡过的麻丝,然后再用桐油与石灰制成的油灰封牢。晾晒5-6天后再用桐油涂刷2-3次,最后在船面上树起三棵桅杆(20米长左右的船需3根桅杆)用白布涂上桐油做桅篷,这样一条船就全部制作完成了,待涨大潮时把泥迁挖开,船就可出海了。

木质渔船制作技艺操作器具有斧头、锯、手工钻、凿子。船用的材料很独特,主要是用当地产的槐木和东北产的红松木,浸有桐油的麻絮和以桐油与石灰和成的油腻子。

木质渔船制作技艺包含着人工造物与生活的智慧,保持着传统工艺实用的痕迹和质朴的传统,是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在造船技术不断进步的当今时代,它对研究古代造船历史与技术的发展,以及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习俗的发展与变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赣榆县柘汪镇境内及周边沿海地区仍然进行木质渔船的制作。

木质渔船

连云港贝雕

贝雕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重要种类。而连云港有多公里的海岸线,盛产70多种贝类,连云港曾是我国四大贝雕画生产基地之一,流布区域集中在市内的赣榆区、连云区和东海县等地,后随产品流布至全国。

连云港贝雕艺术历史悠久。从宋元至明清,这里的螺钿镶嵌和贝贴工艺就十分流行,富人家具、家庭饰品等均有生产。从沿海各乡镇的贝串,贝堆到连云区,青口镇的规模化生产的贝雕画,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使贝雕艺术成为中国民间工艺的一朵奇葩,产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大奖,“花果山牌”贝雕画行销全国,部分出口东南亚、欧洲以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至20世纪70年代,连云港成为全国四大贝雕生产基地之一,有6家规模化工厂及许多零散家庭作坊在生产贝雕工艺品,从事人员达余人。

连云港贝雕品种多样,可细分为贝贴画、贝雕画和螺钿画等。其生产工艺因产品不同而各有不同。如贝雕工艺流程,主要程序是设计图纸—选料—贴图—砂轮分割—打磨粗坯—雕刻—抛光—组装—上色—上漆等。又如螺钿丝嵌工艺,流程精致复杂,主要包括设计图纸—泥塑形体—大漆与布粘贴—打磨—镶螺钿—嵌丝—刮漆—打磨—上亮漆—抛光等。

连云港贝雕讲究因材施用,每道流程都是手工操作,核心技艺全凭口传心授,人心感悟。早期有高风岩、吴汉枝、蒋祖安等人,后传承至张西月、吴龙会等,目前正在培养第五代传承人。

5年以来,贝雕成功入选赣榆县、连云区和连云港市非遗保护名录,吴汉枝、纪晓芳、张西月入选连云港市贝雕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西月工作室被确认为连云港市贝雕传承保护基地。张西月还成立了螺钿丝嵌艺术品工作室,入驻青口文化创意产业园,恢复了螺钿丝嵌艺术品,对保护传承贝雕画工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贝雕

草编艺术

上溯百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连云港市赣榆县的麦秸团扇,以其不同凡响的奇巧构思获得三等奖,彻底风光了一回。草编工艺品是连云港工艺美术的拳头产品之一,目前连云港市有数万人从事草编加工。

人们还采用草柳混编、柳纸混编、柳瓷结构等方法,生产篮、筐、花盆、花架、工艺装饰品等高档工艺品,因其编织精巧而畅销海外。

草编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55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