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旧事灌云县颇有名气的市,令外
2024/12/8 来源:不详北京哪里白癜风哪间医院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原创马鉴尧
点击上方耳机图形,可听朗读
民国元年,灌云从东海县中析出,东面和北面临黄海,境内有一高山名苍梧山,即今云台山,故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趋势。南北走向的盐河,开凿于唐垂拱四年,年,又曰:官河。盐河自涟水县流入境内,向北过灌云至海州,会同蔷薇河出临洪口入海。盐河穿越灌河、南北六塘河、武障河、义泽河、车轴河。灌云有山有水,故县名取境内云台山、灌河字首,称灌云县。
宋建炎二年,年,黄河泛滥,夹带黄土高原大量泥沙,夺路淮河东来入海,致苏北海岸线东移。明弘治八年,年,黄河再次改道,全流夺淮,苏北浅海成为滩涂,直至清咸丰五年,年,黄河北上山东,从东营入海,苏北滩地才逐渐稳定下来。清雍正二年,公元年,海州升为直隶州,灌云这片土地属海州直隶州的东南乡。
灌云东北片的滩涂在明朝时成为移民晒卤制盐之灶田,灶民多来自苏州,有说是阊门,因红绳赶散来苏北谋生,与本土原居民甚少来往。苏州移民的盐田,广袤连片,有顷之说。西部为农田,原住民世代耕种,土地肥沃,以大豆、玉米及麦子为主,是海州的粮仓。大海继续东退,到了清中期,沿海浅滩已是芦苇丛生,莖高丈余,成为茂密芦苇草荡。
民间称灌河为北潮河,俗称大潮河,时有鲸鱼出现,跃身戏水,老百姓传为是“拜龙王”。车轴河位于牛墩界圩河北,西起盐河,东北流入芦苇草荡,因初开河时第一锹挖出车轴一根,故名车轴河。在大潮河至车轴河间,这一大片芦苇荡神秘幽深,民间传说这里是“龙王”戏水的地方,而称“龙王荡”。秋季的龙王荡芦苇旺盛,芦花飘香,迎风摇曳的芦苇随风起舞,颇为壮观,也是歹人藏身出没之地,因而有“龙王荡撵贼脚赶脚”之说。
康熙二十三年,年,两江总督于成龙,受命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为防汛和护卫海疆、利用龙王荡芦苇资源增加朝廷库银,上奏康熙皇帝组建苇荡营。自此苇荡营开始建制,于成龙拨淮阳兵备道清江口之兵屯驻龙王荡,设游击一员,统辖左右二营,守备二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步战兵三十名,守兵一千二百名,每岁采割额柴一百二十万余束,调拨各河营浚船装运。
发动士兵割芦苇作草料。芦柴又是建房材料,屯军将芦柴销售充作军饷。时阜宁沿海有苇右营,潮河、车轴河屯兵即叫苇左营。潮河北岸到海边区域分为10个队,车轴河向西也分为10个队,每队相距两里来地,这就是龙王荡南北20个队的由来。
潮河北为头队,今同兴乡头队村,车轴河龙王口为末队,约在今圩丰乡洋桥村,依次南北排列。每队由大将爷及副目带领,下有乡团、董事,负责管理草荡。潮河头队及龙王口各设衙门,文官管理队务行政;武将专职治安守备。苇荡营衙门隶属淮阳兵备道及两淮提督指挥监管,只是司法属海州地方。
现灌南县堆沟镇黄姚村,曾发现苇左营协防姚绍基墓,出土墓碑,碑铭为:“大清乾隆海州河汛苇荡左营协防姚绍基卒于乾隆千癸午未年正月廿九日”落款是:“武障河北苇荡营大清乾隆二十八年二月十九日立”。清时头队衙门,因当官者姓徐,俗称“徐家大院”,凡收柴计分、柴滩分配、核报田产、收缴钱粮,皆来徐家大院。20世纪70年代,也曾在四队村,发现民国时期苇左乡剿灭海盗半截记功碑,此碑现仍置于四队村产业大道边上。
龙王荡樵兵与民户不但收割芦柴,还不断广以种植,故柴草收获颇丰。乾隆年间,苇荡清兵将收割的芦柴经车船运出,在盐河磨行口处堆放,这里设收税机构,销售后的芦柴再运往各地。由于不断种柴,柴滩扩大,芦柴产量日增,磨行口场地难以满足需要,后苇荡营在牛墩河南与盐河交汇处,又寻一地方作为堆放芦柴场地。
这两处芦柴交易场地,吸引着南北来购芦柴的商人,也引来做买卖、出苦力者在此讨生活,时间长了便成了集市。隋唐之前的市,如铁市、柳市都在城外,只是到了隋唐后市场才移至城内,北宋时市场设在街上称店铺,才有了今日城市之说。灌云县的柴市,地方上称先开的磨行口为大柴市,后开的牛墩河南叫小柴市,一直沿用至今,成为灌云县颇有名气的“市”地名,令外地人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