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抓两手硬连云港灌云县财政做好保障员为

2022/9/3 来源:不详

中科公益抗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7/

中国江苏网2月26日连云港讯(通讯员王东升)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战役,更是一次社会责任的大考。灌云县财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保障,坚持做好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保障工作,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确保该县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跑出防控资金保障“加速度”,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员

面对突发重大疫情,灌云县财政局党组迅速落实一级响应,成立工作专班,加强疫情防控资金保障,筑起战疫防控堡垒。全体党员干部放弃休息时间,保持24小时战时状态,冲锋在前、并肩奋战,切实做到三个“第一时间”,争做战“疫”资金后勤保障急先锋,展示了财政部门的大局意识、协调能力、奉献精神和保障水平!

第一时间下达资金。迅速启动资金保障应急机制,全面掌握相关部门资金保障需求。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对防控疫情保障资金,做到第一时间下达到位。发挥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全网络全流程的优势作用,积极推行“不见面、少接触、省成本”业务网上办理,实行不见面网络快审快批,真正让数据跑起来,保障防疫部门资金使用。截止2月24日,县财政累计安排疫情防控资金万元,全力解决好奋战一线的卫健、公安、交通、基层社区等部门后顾之忧,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第一时间开启绿色通道。建立疫情防控物资采购绿色通道,明确相关部门采购活动等便利化措施。着眼于应急快速要求,积极支持全县防控物资采购储备工作。安排专人分批次奔赴安徽、上海、河南、山东等地,对接生产厂商,采购防疫所需的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医用手套等医疗用品以及生活储备物资。

第一时间落实帮扶措施。加大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对象、孤儿和低保外残疾人补贴对象四类人群帮扶力度。从2月份起,按每人每月元标准发放疫情期间临时生活补贴.09万元,惠及困难群众09人,确保他们及时得到有效救助。

打好援企政策“组合拳”做好复工复产保障员

财政部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保障工作,把握好各项工作的力度、尺度和进度,为支持疫情防控“守关”,为企业复工复产“清障”,让工厂机器逐步转起来,招商引资不停步、项目推进不断档,高质发展再向前,确保实现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促进”。迅速整合存量涉企帮扶专项资金并加快拨付进度,规模达万元,全面梳理涉及财政支出的各级政策,总量达到18大项,87条具体措施,形成汇编,逐一落实,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实施稳岗就业政策、强化重点企业扶持、提升服务企业水平等方面展现财政担当,全力为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一增主要是通过增强财政金融扶持、提供财政贴息等,解决受疫情影响导致短期内营收锐减、资金短缺的困难企业。一减主要是通过减免房租、减免税负、降低保费等方式,为企业降低运行成本,鼓励有复工复产意向企业恢复生产。

一降主要是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缴费比例。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一清主要是完善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长效机制,督促国企依法履约,严格防止新增拖欠。对到付款期的项目,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

一补助主要是联合人社部门,制定疫情防控期间企业职工培训工作补贴方案,支持企业开展岗前培训和线上技能培训。

一支持主要是抓紧兑现财政支持工业和信息化、商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科技等专项资金,加快审核审批,尽快发挥财政资金效益,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保障旅游业振兴,支持旅游景区、重点乡村旅游企业申报全省重点旅游企业纾困资金。同时,财政部门将一如既往锚定年初目标,加强全年税收形势研判,跟踪重点企业复工复产,毫不放松抓好税源培植和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在建项目复工和新项目开工。鼓励“不见面招商”模式,努力降低疫情防控对税源企业及重点项目的影响。

筑牢安全生产“压舱石”做好安全生产保障员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发展大局。灌云县财政部门始终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工作意识,不断增强支持安全生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在安全隐患排查、地质灾害治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经费等方面,足额予以保障;加快消防及应急救援投入,补齐安全设施和设备短板;夯实国企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复工复产前开展安全大检查,科学合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确保作业环境安全、生产设备安全、人员行为安全,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安全生产保卫战。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14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