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华能热电建设者用汗水书写感人的故事

2023/2/8 来源:不详

中国江苏网10月23日连云港讯(通讯员马兆轩)云华能热电联产项目由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2.9亿元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在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实现集中供热与直供电,既可关停园区内百余台燃煤小锅炉,又能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水平,有利于招商引资,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该项目自年5月开工以来,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加班加点,向着既定的目标迈进!深秋的一个晚上,我们来到了华能热电项目建设现场,走近一个个建设者,去感受他们的辛劳,聆听他们的故事……

夜幕降临,灌云华能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现场灯火通明,只见车辆穿梭,人头攒动,焊花飞舞,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此时此刻,建设者们还在不停地忙碌着,与时间赛跑,和体力抗衡……

晚上8点,我们来到华能热电联产建设项目现场。办公区域的工作人员还没下班,在工程部见到了项目负责人陈从高。陈从高,五十七八的年纪,身体瘦削,皮肤黝黑,眼神中显露出疲劳,一口夹杂着淮安口音的普通话亲切和蔼:“为了赶工程进度,自去年5月份开工到现在,6个施工单位近人加班加点,真正实现了“白天拼命干,夜间挑灯干,雨天不停干。我们根据工作需要,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安排工作时间,晚上正常有人在加班,有的到晚上八九点,有的到十一二点,甚至有的通宵。现在是冲刺扫尾阶段,比平时更忙,为的就是实现月底点火。”

我们正在交流,这时工程部主任杜开阳一下子冲了进来,抓起办公桌上的车钥匙就要出去。只听陈从高对他说:“找一个人陪你回去!”杜开阳说“不用不用!大家都忙!”陈从高反复叮嘱他路上一定要小心。老杜连工作服都没来得及换就走了。陈从高告诉我们,杜开阳家住淮安市金湖县,喊老杜其实也就50岁,只是看上去快到60的样子。他89岁的老母亲患有老年痴呆,家里还有一位哥哥。为了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他整天吃住在工地,一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硬是没有回家一趟。今天他哥哥打电话过来,可能是老母亲要不行了,就这他还坚持开完会才向几百公里外的老家奔去……

技术工程部副主任张健陪同我们来到项目主体结构现场。走近才看清有许多人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有的在室内装修,有的在管道开挖、有的在焊接……从地面到高空,形成一道壮丽的劳动场景。“十几亿的工程,我们的工作真是千头万绪,压力很大。这么多人,这么多事,都得去协调、处理。特别在点火前,一个细节不能忽略,一点小事不能放过。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保证施工安全、把控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进度。”张健声音略带嘶哑,他早上七点上班的,什么时候休息还不好确定。

张健还告诉我们,当前环保形势日益严峻,很多企业停产整治,导致许多材料供应困难,客观因素使工期很难按预期目标实现。遇到断货,工人又不好长期等待,货到了又不好全面铺开施工,给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好在有园区管委会领导及时帮助我们协调、处理了很多事情,让我们增强了信心,努力向目标迈进。

东电四公司几名工人正在安装管道。来自辽宁朝阳的安国辉担任小组长,他说来到工地半年没回家一次,每天正常工作9个小时以上,有时根据需要达12小时,全是体力活。累是累点,为了赶进度嘛,同时也为家里生活更好些,必须加油干,再说工早点完工就可以回家了。

“我早上6点起床,7点上班,正常每天工作10个小时,晚上还会加班一两个小时。工作很累哟,但谁都很忙,就是因为工期很紧。还好,现在的食宿条件不错,晚上可以给老家打个电话。”内蒙松辽的王志远是个电焊工,今年39岁,妻子身体不好,他来工地也有一个月了。

沿着狭窄的楼梯而上,我们来到了三楼华能热电联产的心脏——主控制室。此时有六七个年轻人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的大屏幕。来自淮安的小伙子乔忡告诉我们,他们今天晚上七点上班,明天早上七点下班,主要负责设备的调试,夜里饿了吃点自己带的零食,感觉还好。

夜慢慢地深了,还有许多像安国辉、王志远、乔忡他们一样来自祖国各地的建设者,他们远离故土,远离亲人,来到灌云华能热电项目建设工地,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辛勤地工作,默默地奉献,用他们的汗水书写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3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