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望界上的石门寨叙事
2023/7/24 来源:不详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龙昌舜吴光权
图片:李玮
石门寨村是古丈县高望界自然保护区里的一个村庄,数百年来静静地躺在湘西大山皱褶里,既平常普通,又别具一格。年至年,我们受州人大机关委派,有缘和有幸在此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从而熟知了那里的男女老幼、山川草木、花鸟虫鱼。
现在,我们已回到机关两年多,但那里的人物和景,以及扶贫工作的点点滴滴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却。
一
起初,入驻石门寨村,我们分别作为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还是有很大压力,也都有些犹豫,怕能力不够耽误工作。因为州人大机关之所以主动将扶贫联系村从其他条件相对较好地方调换到地处边远、山高坡陡、贫困落后的石门寨村,除了贫困这个共性因素外,应该还有更重要的因素:过来,石门寨村为国家水电资源开发和自然生态保护做出了较大牺牲和贡献,应该扶持;时值高望界自然保护区立法,结合驻村扶贫开展立法更加科学和民主,十分难得;州委提出了把我州建成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公园的战略构想,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何策应和作为,既把生态保护好,又切实解决好老百姓的实际问题,值得探索。好在领导看出了我们的顾虑,说:“你们不用怕,尽力就行,有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我们这才硬着头皮接受了任务,也才有了认识石门寨、了解石门寨、熟悉石门寨、热爱石门寨的经历和过程。
入村不久,我们感到石门寨村美丽不富饶,勤劳难丰收。整个村庄头枕玉带似的古高公路,脚踏锦缎似的酉水凤滩水库,怀抱琴弦似的大溪、小溪、黑洞溪、熊溪、敏子溪等5条小溪流,张家山、茶头湾、旧寨坪、石家坳、石门寨、半坡、吴家坪、大溪等8个组10个自然寨,从古高公路到凤滩水库沿坡面自上而下扇状铺陈,若即若离、错落有致。
对于当时村里的境况,大致可以用“高低、动静、多少、大小、好差”等词语概括。先说“高低”,石门寨村是我州呈垂直分布高差最大的村落,海拔最高近米,最低米左右,相对高差余米。次说“动静”,即晚上热闹,白天安静。进村后,我们驻村工作组利用吴家坪组空置学校,边进行简单改造,边置办生活用品,短时间内实现打铺、开饭。白天换上胶鞋深入到组到户,走访问策,晚上又一起碰头商议下步如何做。白天,村里异乎寻常的安静;晚上,各种虫鸣鸟叫不绝于耳,无比热闹。好在白天走累了,晚上沾被窝就能睡着。再说“多少”,主要是讲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即房前屋后中蜂多、水田里稻花鱼多、园子里板栗多、溪沟里鱼虾多、房屋中吊脚楼多,路上车辆少、寨子里青壮年少、山上牛羊少、各种基础设施少。以基础设施为例,缺灌溉水渠、缺安全饮水、缺公路过水桥梁、缺网路信号、缺文化体育设施等,不一而足。四说“大小”,即土地面积大,经济总量小。国土总面积18.98平方公里,将近3万亩。农民人均收入偏低,年为元;村级集体经济较薄弱,年仅购置县城门面出租收入元。后说“好差”,即生态环境好,人居环境差。全村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全村大部分农户用的是传统厕所、厨房,人居环境较差,改栏、改厕、改厨等环境综合治理任务较大。
可以说,石门寨村兼具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基础薄弱、边远特困、库区移民、产业空白、人口空心等多种贫困类型特征,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地理困境。《古丈坪厅志》载:“古丈东北五十里,岭势险峻,高出云表,其险绝处扪萝攀藤,羊肠一线,陟其岭者,心悸目眩,不数大行,九折返也。”这也是石门寨村的具体写照。本世纪初,整个村寨才勉强通公路。农户居住场所也好,赖以生存的耕地也好,均属见缝插针才得以开拓出来,老百姓出门干农活不是爬坡就是下坎。张家山、茶头湾、旧寨坪组分布在海拔至米的山坡上,石门寨组分布在海拔至米,石家坳、半坡组分布在海拔至米,吴家坪、大溪组分布在海拔至米。茶头湾组全部为外来移民,除宅基地及少量田土外,其余土地均为保护区所有。张家山组虽然是本地农民,但除宅基地及少量田土以外也划为保护区,他们生存尚可,发展受限。大溪组更是交通阻滞,出行艰难。
二是政策障碍。石门寨村是凤滩电站水库移民库区,过来对移民的后扶资金政策10多年不变。由于物价上涨,实际所得大打折扣。尽管森林资源丰富,但属于保护区,区内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开发甚至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严格制约。同时,由于生态补偿标准偏低,作为保护区主要保护范围内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村,收入难提高。
三是素质制约。全村人口中,大部分文化素质偏低。文盲占十分之一,小学文化程度占四分之一,智障残疾、孤寡五保比例偏高。
二
究竟如何开展驻村扶贫?通过实地调研,州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一锤定音:“着眼精准,围绕生态抓扶贫。”
首先,大力推动生态移民。石门寨村一半组别或自然寨地处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如果就地扶贫开发,不仅受地理条件限制,也受生态红线政策限制。在教育引导和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共有5个组中的46户人实行生态搬迁,其中建档立卡户20户79人,基本整体搬出2个组3个自然寨,实现转移农户脱贫致富和自然生态得到修复以及其余未整体搬迁的组或自然寨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的三赢效果。
其次,竭力保护生态环境。牢固树立保护优先的理念,通过封、管、节、造,通过环境整治、污水处理、绿色种养,通过州立法、乡立规、村立约,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外,尽量不再动土或扰动生态,把原生态切实保护好。
再次,全力发展生态产业。以吴家坪、石门寨、大溪、张家山组为重点,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发展生态旅游业,石门寨村被列入全县1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以山上养蜂、稻田养鱼、油茶、油菜、柑橘和其他特色种植为重点,抓好生态种养业。养蜂方面,坚持走技改增产、加工增值、品牌增效之路,年获得蜂蜜生产许可,并在产品成型、包装注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进展。稻田养鱼方面,对育鱼苗大户和有意愿有劳力的稻田养鱼户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物资支持。油茶是本地传统产业,新发展余亩;鼓励油菜种植,既增强土地肥力,又增加养蜂蜜源,还增添田园景观。
第四,尽力建设生态家园。从石门寨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抓好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生活环境,建设美好家园。重点建设人口集中的吴家坪和石门寨组两个小区。突出生态治理工程,结合同建同治,大力推进改栏、改厕、改厨、改电和危房改造。鼓励和支持公路沿线,特别是吴家坪和石门寨具备乡村旅游条件的分期分批改造,提供吃、住、行、游、购等多样化服务。
第五,努力注重人文生态。提高生态文明素养,通过宣传教育和典型示范,杜绝随意糟蹋自然资源的行为,形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风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重点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