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行政区划史,千年海州延续至今,与
2022/10/31 来源:不详全文约字,配地图11张,阅读时间据个人喜好而定,请妥善安排时间。说明一点,图中底图为现代地图,用作古今对照。凡是没有覆盖色彩的地方,在当时都是水域。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连云港市行政区划范围。
先秦时期,今连云港市地区先后属鲁、楚等国管辖。及至秦朝一统天下,设郡置县,开始纳入全国的行政区划中。
秦朝上图为秦朝末期。此时今连云港市境内存在上图两县,分属东海郡和琅琊郡。
朐县,秦置,位于今连云港市西南。《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三十五年(前年),“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即此。朐县即今连云港市区行政建制的起源,几经改制,延续至今。
赣榆县,秦置(一说西汉置),位于今赣榆区东北盐仓城遗址。这个赣榆县并不是如今赣榆区行政建制的起源,其后多次废置,最后一次在唐朝初期废,未延续下来。
西汉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此时今连云港市境内存在上图七县(含侯国),分属东海郡和琅琊郡。
东安县,位于今东海县西北;平曲侯国,位于今东海县东南;海西县,位于今灌南县东南;利成县,位于今赣榆区西;祝其县,位于今赣榆区西。上述五县(含侯国)在东汉到两晋南北朝期间被废,均未延续下来。
西晋上图为公元年西晋时期。此时今连云港市境内存在上图四县,均属东海郡管辖。
隋朝上图为公元年隋朝时期。此时今连云港市境内存在上图三县,均属东海郡管辖。在北周建德六年(年),朐县改名为朐山县。
这个东海郡和之前的东海郡并不是一个行政建制的传承,之前的在隋初被废。而这个东海郡源于东魏武定七年(年)置的海州,在隋大业初改为东海郡,即今连云港市地级行政建制的起源。
怀仁县,东魏武定七年(年)置,即今赣榆区行政建制的起源。此时的县城位于今赣榆区西北旧城,尚未迁至今址。
东海县,北齐置,位于今海州区南城镇。初名广饶县,隋初改为东海县,元朝时期被废,未延续下来。
唐朝上图为公元年唐朝时期。唐武德四年(年),东海郡复改名为海州,其余无大变化。此外,沭阳县从隋朝开始,一直属这边管辖。
元朝上图为公元年元朝时期。海州延续到元朝先升为海州路,后改为海宁府,不久降为海宁州。
元朝和明朝实行三级和四级行政区划并行,此时的海宁州依然下辖着数县,治朐山县。同时上属淮安路管辖,淮安路属河南江北行省管辖,海宁州为第三级行政区划。
明朝上图为公元年明朝时期。明初海宁州复改名为海州,同时朐山县并入海州为州城。赣榆和沭阳两县依然属海州管辖,海州则属淮安府管辖,依然是第三级行政区划。
清朝上图为公元年清朝时期。清雍正初,海州升为直隶州,属省管辖。辖区依然如故,无大变化。
民国初期上图为公元年民国初期。此时今连云港境内存在上图三县,均属徐海道管辖。东海县是由海州州城改来,灌云县则是年析东海县东南境置。
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县(今徐州市),年废除道制,各县直属省管辖。
建国初期上图为公元年建国初期。此时今连云港地区分属徐州专区和淮阴专区。
年,原属徐州专区的新海连市改为省辖市,不过年又归属徐州专区。年改今名,年复升省辖市。
年,原徐州地区的赣榆、东海两县与原淮阴地区的灌云县划归连云港市。连云港市开始下辖数县。
当代随着年淮阴市的灌南县划归连云港,逐渐成今日的行政区划。
纵观连云港市行政区划史,秦朝时期朐县建制,几经辗转改革延续至今成连云港市区,有着源远流长的行政建制历史。
而连云港市地级行政建制可以追溯到东魏武定七年(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最后再说说隔壁的沭阳县,沭阳县从隋朝到清朝,一直属于连云港市的前身管辖,历经上千年有着紧密的行政建制关系。但是建国后两地分开,成今日的行政区划。
笔者已完结川、粤、桂、闽、赣、湘、贵、浙、鄂、皖行政区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