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总理称为航空母舰,与开国中将相恋
2023/4/22 来源:不详她一生孕育了12个子女,以过人的精力操持着大家庭,以无私的母爱将12个孩子培养成人。
周总理送她一个“航空母舰”的称号,毛主席夸奖她是一位“母亲英雄”。
她是一个慈爱的母亲,一个贤惠的妻子,一个坚韧的新四军战士。她用52年的坚守,抒写出爱情最纯粹的模样。
俞惠如
初见乍惊欢
她就是俞惠如,年出生于安徽省五河县城关镇的一位农村姑娘。
年时,俞惠如12岁,口齿伶俐、能歌善舞的她跟随学生团到处参演爱国话剧、演唱歌曲宣传抗日。
13岁时,她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工作,并担任五河县女子宣传队第一队队长、五河县妇女抗敌协会组织委员、五河县抗日小学教员。
15岁任皖东北三区妇救会主任,小小年纪的俞惠如就能挑起如此重任,堪称是“女中豪杰”。
年5月,16岁的俞惠如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入伍,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
入伍前的一次欢迎会上,俞惠如被选为主持人,正是这次欢迎会,她认识了未来的丈夫吴信泉。
在台上,俞惠如热情洋溢,激情饱满,给众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吴信泉作为军队代表也上台发表了讲话,俞惠如对她的印象也不错。
吴信泉
欢迎会后,俞惠如到部队驻地了解战士们的住宿情况,正好和吴信泉在院子再次相遇,吴信泉便邀请她到屋子里坐坐。
寒暄几句后,吴信泉和俞惠如便唠起家常,面对首长的问话,俞惠如表现得不卑不亢。
吴信泉表扬她:“我听了你的致辞,不拿稿子就能讲得很流利。12岁参加工作到现在也才16岁,你很厉害呀!”
俞惠如得到表扬后很开心,她谦虚地说:“谢谢首长夸奖,要说厉害还是你厉害,你讲党的路线、方针,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这次短暂的谈话,让两人之间彼此加深了印象。不久后,俞惠如的入伍申请得到了上级的批准。
入伍后,党组织将她分配到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二支队政治部宣传队,担任分队长、副排职干部。
当时,部队正在南下行军打仗,条件非常艰苦,有不少男同志都受不了,俞惠如是队里唯一的女性,但她表现得比男同志还要坚强。
她不怕苦不怕累,吃红薯干煮白菜,睡破烂木板,她都忍下来了。唯一让她难受的就是离家越来越远对家人的牵挂就会越来越深。
俞惠如不停地给自己打气,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到部队工作中。部队每到一处地方,都是由她负责联络当地百姓,安排战士们住宿。
途中出现任何困难,她都一一克服,从不抱怨,因此上级对她赞赏有加。
同在一个部队,俞惠如和吴信泉的交集也越来越多。
一次演出中,俞惠如主演的《农村曲》好评如潮,再次吸引了吴信泉。
吴信泉比俞惠如大12岁,至今还未成家,他意识到自己这次是动心了。
李雪三
很快,吴信泉便尝试着让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帮忙说媒。李雪三思考一番,觉得二人郎才女貌,也很般配,立即就答应了下来。
李雪三亲自找到俞惠如说明来意,并将吴信泉的家庭情况,作战经历等详细说给了她听。
年纪尚小的俞惠如还从没考虑过这些,一时红了脸,半天只说了句:“让我想想。”
回去之后,俞惠如在床上翻来覆去,组织上来说媒,她不得不重视。虽然她自己对吴信泉也有好感,可毕竟与吴信泉相差12岁,婚后的生活很难说得好。
俞惠如决定,要认真再考察一番。
此后,俞惠如更加留意吴信泉。慢慢地她发现吴信泉并无不良嗜好,而且生活相当规律。
每天早上他都会坚持跑步,晚上与战士们打球,和战士们平时的关系也都处得很好,而且他还会吹口琴!
吴信泉虽然没有得到俞惠如的明确答复,但每次见到她都会彬彬有礼的问候。
这样才貌双全的人,俞惠如渐渐也动心了。当李雪三再次找俞惠如时,两人的事便算成了。
年12月22日,俞惠如和吴信泉结为伉俪,婚礼一切从简,只图有个形式,大伙儿一起热闹下。
婚礼在晚上举行,来了很多同志,李雪三给他们做证婚人。婚礼上,俞惠如唱了一首《松花江上》,吴信泉用口琴伴奏,随后,给大家分了喜糖便算是礼成。
两人的婚房是支队的一间破屋子,婚床是用两个门板拼成的,上面铺着稻草和一床粗白布床单,供给部长刘炳华做了一床兰花布被子送给两人当新婚礼物。
婚后,俞惠如跟随部队走南闯北,吴信泉带兵打仗,夫妻俩聚少离多,但两人的感情一直很好。
久处亦怦然
战争时代没吃没喝的,每天除了地瓜就是白菜,吴信泉在战场上缴获的罐头自己舍不得吃,每次他都要留给俞惠如吃。
俞惠如随宣传队住在当地老乡的家里,闲时她就帮老乡干农活、做针线活,还教孩子识字、唱歌。
当地的乡民都很喜欢她,时不时给她送点鲜鸡蛋或小鱼,她总是做好之后先给吴信泉送去。
有一回部队驻地在新荡,阜宁县县委书记唐棣华得知俞惠如有地方工作经验,特向部队提出调用。
俞惠如就白天到地方开展工作,晚上回宣传队演出。
有一天晚上,她归队途中遇到劫匪,幸好村里的老乡救了她。吴信泉知道后很不放心,每到晚上都会派警卫员楚永兴去接她。
年,俞惠有了身孕,从政治宣传队调到旅部工作。10月28日,俞惠如在一个老乡家生产,孩子难产,一天一夜都没生下来。
吴信泉得知后急忙赶来,拦腰抱着俞惠如上下蹲跳,眼见孩子的脚出来了,接生婆抓住两只脚,硬是把孩子拉了出来。
俞惠如当即昏死过去。吴信泉赶紧请来了师卫生部的医生给她打了一针强心针,这才保住了性命。
大女儿出生这天正是9月9日重阳节,便取名为“重阳”。
刚生产完18天的俞惠如,为了不耽误工作,把重阳寄养在当地老乡家后,就去参加旅党代表大会了。
俞惠如
年6月,俞惠如和吴信泉一同参加中共中央华北局党校学习。通过听讲、学习、交流,夫妻二人的思想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年11月14日,日伪军对淮海区进行“扫荡”,部队每天都要进行多次转移。
俞惠如此时已经怀上了第二个孩子,不能随部队来回转移,她只能和刘震司令的妻子李玲,带着刚满6个月的刘卫兵在吴圩子打埋伏。
没想到日伪军第二天就开始进攻,吴信泉连夜赶回去,将她们接回部队,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后来,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俞惠如在灌云县老乡家的厨房里生下了大儿子。
儿子出生后,俞惠如就把他寄养在一个老秀才家里。
老秀才是个地下党员,俞惠如请他为儿子取个名字,老秀才沉思片刻,说道:“既然你是安徽人,他父亲是湖南人,就取名叫‘皖湘’吧。”
吴皖湘
几个月后,一切都安顿好了,俞惠如才把爱子接回来。
年,组织上有场演出,演出将近,扮演话剧《洪宣娇》中赖天后的女演员因为个人原因不能参演。
组织临时决定让俞惠如顶替演出,没想到俞惠如超常发挥,表演得很到位。
有了这次经历,她又接连参演了《钱凤照的转变》、《三勇士》、《不屈的人们》等多部话剧。
同年5月16日,俞惠如在淮海区泗阳县生下二女儿“淮阳”。
年8月,苏联向日本宣战,俞惠如生下二儿子“苏宣”。
吴信泉经常在前线打仗,俞惠如担心丈夫的同时一边工作,一边独自抚养孩子们。
年3月,吴信泉突发头疼,疼得满地直打滚,还以头撞墙,把周围的人吓坏了。
吴信泉怕妻子担心,不让大伙告诉俞惠如,但俞惠如还是知道了。
俞惠如和吴信泉
一向坚强的俞惠如得知后,眼泪唰唰地直流,她心急如焚,却不知所措。
后来,在副旅长冯至湘的帮助下,俞惠如来到郑家屯看望吴信泉。
俞惠如不愿丈夫担心,谎称自己是来接伤员的。吴信泉见到妻子后开心极了,在她悉心照料下,病很快就好了。
不幸的是,俞惠如返回后遇上土匪打劫,所住的房子也被炸毁,她的右眼也被弹片击伤,视力基本丧失,好在没有生命危险。
后来,俞惠如和两个孩子不幸染上疾病,整日腹泻不止,险些要了性命,也都是吴信泉在身边照顾才硬挺了过来。
舐犊情深好家风
年,俞惠如又生下三儿子“皖平”,年,生下三女儿“新阳”。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她又分别生下四儿子“平安”、五儿子“希平”、六儿子“小平”、七儿子“十平”、八儿子“利平”和四女儿“利阳”。
孩子多了,温饱就成了大问题。
战乱年间,生活条件本就艰苦,如何让这么多孩子吃饱,可把俞惠如愁坏了。
为此,她每天早早起床,去菜市场捡被丢弃的烂菜叶子,回来和几个孩子一起洗干净,掺在玉米面里蒸窝窝头。
虽然这样,孩子们却从不抱怨,无论吃什么东西,他们都是让父母吃最多的那份,有什么好吃的,他们也都让父母先吃。
俞惠如和吴信泉总是忍不住将自己那份分一半给年纪最小的十平吃,十平却每次都摇摇头说:“不要。”
小小年纪,懂起事儿来不比哥哥姐姐差,兄弟姐妹之间相互谦让,这倒让俞惠如很欣慰。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俞惠如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家庭和睦,他们的孩子在这种氛围长大,也难怪这么乖巧懂事。
这么多孩子俞惠如肯定顾不过来,基本上都是大的爱护小的,小的敬重大的。许多人好奇他们家是不是在强制执行这种“规定”,其实这都是孩子们看着父母的为人处世,自发形成的。
吴信泉
年,吴信泉被授予中将军衔,依旧保持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孩子们也慢慢地都长大了,他们参加工作后拿到的第一份收入,都会不约而同地交给了母亲,俞惠如感到很骄傲,在她看来,这是孩子们对她爱的回馈。
年,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一场舞会,俞惠如有幸与周总理共舞一曲。
当时,周总理刚成功访问了东南亚七个国家回来不久,俞惠如和周总理边跳舞边聊天:“总理,你真是太了不起了,走这么远的路,去过那么多国家,比孙悟空还厉害。”
周总理也早就听过俞惠如的事迹,笑着说道:“你也很厉害呀,生养了12个孩子,个个都那么优秀,是‘航空母舰’呦!”
一曲结束后,周总理把俞惠如带到毛主席面前,让她与主席跳舞,周总理介绍说:“这是生养了12个孩子的母亲,我刚叫她‘航空母舰’!”
毛主席听后忍不住赞叹:“生养12个孩子吗?真是不容易呀,是‘航空母舰’,也是母亲英雄嘛!”
同甘共苦到白头
古语说:“年轻夫妻老来伴”,俞惠如和吴信泉这辈子“夫唱妇随”。到老,夫妻俩更是形影不离,吃住一块儿,睡一张床,每晚彼此听着对方的呼吸声入睡。
年轻时,正处于战争年代没吃没喝,受过不少苦,丈夫心疼妻子生孩子多,生活上总是体贴她。
知道妻子有流鼻血的毛病,吴信泉特意采些止血草药,在手心里搓一搓,塞进她鼻子里揉一揉。
妻子则心疼丈夫早年出生入死,经常犯头痛和眼疾,总是想办法买来人参给吴信泉熬汤喝。每天丈夫睡下后俞惠如也都会用风油精给他按摩头部、颈部和脚心。
年,吴信泉的病情加重,他每日只能躺在床上,不能看电视,也不愿听收音机,俞惠如就给他唱歌、黄梅戏、京剧,吴信泉每每听的都很高兴。
一个夜晚,吴信泉拉着妻子的手说道:“惠如,这些年委屈你了,嫁给我你没过上好日子,我的身体全靠你来照顾。我这一生,参加革命,接受党的栽培,已经很满足。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我走之后,你不要太伤心。”
听到丈夫这么说俞惠如哭的很伤心,而吴信泉对生死离别早已坦然。
年4月2日,俞惠如给丈夫唱了最后一首歌,年满80岁的吴信泉在妻子的歌声中安详离去。
丈夫走后,俞惠如利用10年的时间把吴信泉的事迹整理成三本书籍出版,以示对丈夫的纪念。
俞惠如的晚年并不孤单,除了很多关心她的人外,吴信泉还永远活在她的心里,她的牙缸里依然放着丈夫的牙刷,床头仍然摆放着他的枕头。
俞惠如和吴信泉两人的爱情,已经成为一段佳话。在最艰苦的年代,他们相识、相知、相守,诠释了爱情最美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