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年历史南昌这里的龙,远销海

2023/7/13 来源:不详

刘军连出诊的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7879889412123085&wfr=spider&for=pc
<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非遗文化则是城市的独特名片。

截至目前,

南昌市有个项目

被列入了国家级、省级

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有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但因人才匮乏、认识不足、

推广难等多方面的原因,

目前不少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

遭遇了困境。

针对这一情况,

今天,

我们对话非遗项目传承人,

介绍非遗项目的历史和现状,

展望非遗项目的发展前景,

直面非遗文化传承的困境。

城南龙灯

现场见闻

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忙着赶制龙灯

青云谱区的城南龙灯有着悠久的历史,

年入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月10日上午,在青云谱区的城南龙灯生产基地,龙灯展馆内摆放着各式龙灯,比赛用的大型龙灯色彩缤纷,宛若一条云中腾飞的巨龙;适合一个人玩的小型塑料彩带龙,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此外,展馆内还有摆放着各种龙头、龙尾造型的龙灯和采莲船、莲花灯。

来到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低头忙着手上的活,有的在龙头上裱糊各种饰品,有的在裁剪布料,有的则在缝纫。

城南龙灯非遗项目传承人史克滨,此时正在生产车间内来回走动,不时指点工人如何制作龙灯。“只要没有其他事,我一般都在厂里。”史克滨介绍说,最近有不少订单,他们需要加快生产速度,及时把订单送到客户手中。“龙灯制作生产好后,我们会立即进行包装,再运输出去。”

悠久历史

城南龙灯已有多年发展史

史克滨告诉记者,青云谱城南龙灯早在多年前城南村建村时就已经存在了,当时是板凳龙,是该地的一个传统民俗活动,每逢节假喜庆日子,村里都会组织玩板凳龙。

据《城南史氏族谱》记载,

“史氏先祖本达公宋末任南昌城守营守府,

卜居于城南。”

自那时起,

城南村就开始舞龙灯了,

且远近闻名。

做龙灯、舞龙灯,

是手工技艺和传统运动相结合的活动,

对史克滨来说,

他既精于龙灯制作,

又善于编排舞龙动作。

“我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制作龙灯,跟随村里老一辈的人练习舞龙。”史克滨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他的父亲开办城南龙灯厂时,只是一个小作坊,有四五名工人。生于年的他,十几岁就在父亲的厂子里,跟班学习。后来,史克滨在父亲的小厂子的基础上,成立了“城南龙灯”工作室,接着又成立了公司。

年,

城南龙灯被列入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史克滨也被列为城南龙灯传承人。

创新求变

改进龙灯材料,研制出彩光龙

时代在变,龙灯也在变。

据了解,

城南龙灯最早以板凳龙形式出现,

但因舞龙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为了适应时代变化,布龙应运而生。

史克滨一直在研究如何做大、做好龙灯,让龙灯舞起来更好看。据他介绍,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他看到挂有LED灯的飞人表演后,就开始思索如何制作发光的龙。经过摸索、实验,并请教其他专业人员,他最终成功制作出了一条灯光龙。“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灯光闪烁的龙,一切辛苦付出顿时觉得值了。”史克滨说,之后,灯光龙得到了市场认可,很多客户都指定要他们的灯光龙。

史克滨表示,在制作龙灯的材料上,他也进行了改进,方便龙灯运输。以前龙灯的骨架都是成型的竹制骨架,很长,包装运输起来极其不方便,运输途中容易损坏。为此,史克滨不断尝试,最终选定了可自行拼接的塑料骨架。“原来需要七八米的箱子装,现在只要一个小纸箱就可以装下。”

市场广阔

龙灯远销海外年产值超千万

据了解,浙江、福建、广东等多地舞龙使用的龙灯,都是采购自城南龙灯厂。而且,在互联网和短视频平台的加持下,目前制作精美的城南龙灯已走出国门、远销海外,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都有订单。“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外国人的喜爱。”

目前,史克滨又创新制作出彩带龙,这种彩带龙只需要一个人手持龙头就可以玩,既可以健身,也可以用于表演,携带也更为方便。为了对彩带龙进行推广,最近史克滨比较忙,既找了北京体育大学的师生研究制定相关的运动套路,又忙于中国龙狮运动协会的活动,并免费赠送彩带龙,让更多人了解彩带龙。此外,他还走进了学校推广,把舞彩带龙作为学生的一个表演运动项目。

“这个彩带龙的发展前景很好,既可以健身表演,又可以作为玩具,不仅能一个人表演,也可以集体表演。”史克滨介绍说,目前,彩带龙的市场反响很好,他认为这一新产品将提高公司的产值。

“按照近几年龙灯的销售来看,

今年的总产值预计可以超万元,

我有这个信心。”

史克滨开心地表示。

传承困境

工人老龄化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

据介绍,目前城南龙灯厂有四五十名工人,但大多是中老年人,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龙灯制作。“现在除了我会龙灯制作的技艺,还带了两名徒弟,让他们学习龙灯制作的全部流程、技术,其他人几乎只会制作龙灯中的一个环节。”史克滨告诉记者,他一直希望让更多人学习掌握龙灯制作技巧,也愿意倾囊相授,但苦于没有年轻人愿意学。

“作为非遗项目,城南龙灯的传承发展,肯定是需要年轻人加入的。”史克滨说,希望有这方面爱好的年轻人,能加入他的团队,为城南龙灯的发展出谋划策。

相对传承方面的困境,史克滨眼前最头痛的事是资金不足和厂房的不确定性。“现在的厂房是租赁他人的房屋,房子随时可能面临拆迁。”

史克滨也考虑过找新的厂房,但目前租赁价格合适的厂房很难找。“现在厂房、仓库有多平方米,年租金不到万元,要是换到其他地方,租金至少要翻番。”针对资金困境,史克滨表示,欢迎有识之士更多地了解城南龙灯,如果有资本投入,资金方面困境将迎刃而解,城南龙灯也将发展得更好。

来源:南昌晚报·爱南昌客户端记者熊金标/文刘铭/图实习生曾袁静宁

原标题:《多年历史!南昌这里的“龙”,远销海外!》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53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